两会关注化肥污染氮肥过量使用 |
文章来源:梁心颐 发布时间:2025-04-05 16:32:09 |
当日,省气象局、省科协联合在嵩县中原药谷启动乡村振兴气象赋能省气象科普进乡村志愿服务暨千乡万村科普行活动。 近年来,当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6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2023年9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学郑州研究院揭牌。 如今,信大捷安已成为智能网联汽车信息安全服务商。这款支架由河南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煤机)研制。它的支护高度和工作阻力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通过建设一流大学研究院,集聚一批高水平人才团队,共建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孵化一批科技型企业,郑州正加速集聚更多创新资源要素。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为重要抓手,郑州制定20条重点产业链三年行动方案,形成一链一专班一研发机构一图八清单推进机制,不断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向新发力、量质齐升。 它们虽然个头小,却是公司的‘金刚钻。郑州研究院将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产业定位,围绕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能源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布局建设高端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及产业孵化基地。这是一家装备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产品行销全球。 总书记的嘱托字字千钧。今天天气虽冷,但我心里是热乎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冒雨来到山河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书记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 港中坪村总面积1.59平方公里,共204户803人。示范片区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入户率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达到100%。 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包括港中坪村、向家巷村等5个村(社区),面积1.1万亩。该村主导产业为优质稻和油茶。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考察了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春耕备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3月19日,在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无人机照片)。 监制:郭建业策划:赖向东 陈俊统筹:毕晓洋 徐亮编辑:侯俊 李琰 张曼怡 杜潇逸摄影:鞠鹏 谢环驰 王晔 燕雁 薛宇舸 陈思汗 卢烨摄影部、湖南分社联合制作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走进水稻田边,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在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农民抢抓农时,整备农机、备足农资,开展春耕生产,播种丰收的希望。3月19日,在港中坪村,村民驾驶农机翻耕田地。 3月19日,在港中坪村,村民在疏通田间的水渠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常德市,先后考察了常德河街、鼎城区谢家铺镇港中坪村,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春耕备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情况 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各地区各部门要压实责任,确保春播面积,细化春季田间管理,保障农资充足供应,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种粮积极性,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 算大账,我反复强调,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去年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这样强调。大面积提高单产,根本出路在科技。下田看春耕,思虑的是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冬去春来,一处处大国粮仓生机勃勃,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粮食生产季季接续、茬茬压紧,容不得半点懈怠。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采用统一优良品种、统一机插机抛、统一机械深施肥、统一绿色防控、统一物化技术,利用田埂种植大豆和利用冬闲田种绿肥等五统一、两利用技术模式,实现粮食生产稳面积、增单产、提效益目标。 希望的田野上,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常德市,依长江之南,倚洞庭之西,水润土肥,素有洞庭粮仓之称。 粮食安全则是战略问题我们的立足点、着眼点是,绝不能买饭吃、讨饭吃,饭碗里必须主要装我们自己生产的粮食。全市9个区县(市)中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7个是国家粮食大县,粮食生产连续20年居湖南省第一。 春耕,是中国传统农事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刻印在民族血脉里。这次湖南常德之行,习近平总书记对春耕备耕提出明确要求。这次走进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农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3月19日,春分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考察,走进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看秧苗培育、察土地翻耕、问春耕备耕,时时放心不下的是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 看现状,在粮食问题上,我们现在是紧平衡。下田看春耕,传递出重农强农理念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弘扬。 还记得2020年2月,正是疫情防控关键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春耕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障夏粮丰收。下田看春耕,亦是对落实粮食安全的层层部署。 耕地红线,不仅是数量上的,也是质量上的。把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牢,需要在地和技上下功夫,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看全局,抓好春管春耕,对于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至关重要,对于保供给、稳预期、增信心意义重大。粮食连年丰收,是不是可以高枕无忧?在吃饭问题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如果在吃饭问题上被‘卡脖子,就会一剑封喉对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松懈……时时告诫、字字深重,源自对粮食安全这一永恒课题的清醒认识。纵横阡陌间,洞庭粮仓农机穿梭,江南水乡生意盎然,中原大地小麦返青,北国黑土地上泥浪翻滚,千里江山春耕图在祖国大地徐徐铺展。这次考察的一个重要行程,就是了解当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 不误农时,是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传统智慧,饱含着新时代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战略定力和深远考量。翻开过去一年成绩单,粮食总产再创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谋大局,一个国家只有立足粮食基本自给,才能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进而才能掌控经济社会发展这个大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国家粮食安全,提出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的目标。下田看春耕,着眼的是夯实大国粮仓的基础。 |
下一篇:演练变实战,这一幕帅炸了!
|
相关资料 |